人天生都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的,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,對一切充滿好奇,這一點從嬰兒身上完全可以看出來,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著,但是,從來沒有人要求他們?nèi)W習。
可是,為什么后來我們就不愛學習了呢?為什么有的孩子甚至還厭學了呢?
一切的原因來自于我們的教育方式,是我們家長自己親手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扼殺了。
哪些教育方式導致孩子不愛學習了呢?
第一、超前學習,無視孩子的認知發(fā)展階段,完全從我們教育者自己意愿出發(fā),破壞了認知發(fā)展與學習動機之間的匹配;
很多校外培訓機構,只顧自己噱頭炒作,無視教育基本規(guī)律,強行提前講課,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落后,也提前讓孩子學,結果違背了孩子的認知規(guī)律,學起來比較吃力。
在學習上持續(xù)的吃力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,時間長了出現(xiàn)厭學情緒也就難免。
因此,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時一定要慎重,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。
第二、不講邏輯關系的記憶學習,讓孩子把學習搞成了枯燥無味的誦經(jīng),讓孩子失去探究未知的興趣和機會;
如果老師或家長不能把知識點之間的內(nèi)在邏輯講清楚,孩子們對知識的學習過程就變成了記憶的積累,時間長了必然厭倦。
第三、填鴨式教育,不斷地講解,不給孩子如何獨立思考的空間,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,孩子不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;
這方面很多培訓機構普遍存在,2個小時課程,10道例題的講解,根本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。
完全的套路的學習,本質(zhì)上還是在記憶,不會激發(fā)孩子的學習興趣。
第四、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,孩子就漸漸喪失追根溯源的動力和信心。
當學習量過多時,每個知識點背后的細節(jié)分析就做不到位,長期會養(yǎng)成不求甚解的習慣,把一知半解當作學會了,學通了。
這樣長期下去知識結構就無法系統(tǒng)起來,也會讓孩子喪失學習興趣。
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建立在他們能夠理解的基礎上,并且需要具備一些探究問題的經(jīng)驗,尤其是需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而過度超前、不講邏輯會讓孩子不自信、填鴨式教育會讓孩子不會思考、不求甚解讓孩子沒有動力,這樣就很難實現(xiàn)正向反饋,誰還會愛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