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逃學、自殘,在胳膊大腿上劃了深深淺淺的傷口,觸目驚心。
一個學生,很優(yōu)秀的孩子,心情不好時候會用鉛筆扎手指尖、用小刀劃胳膊,似乎在做這件事情時候并不感到疼痛。學生母親聽到這件事情感覺天都要塌了,不知道為什么眼里乖孩子會變成這樣,因為孩子問題,在衡水租房子陪讀了一年半。
很多產生問題之后,父母都會勸孩子,老師也勸要和孩子溝通,但是父母往往回復:“我說了不聽啊”,就可想而知關系如何僵硬。孩子已經放棄了溝通,大人怎么說孩子就是不聽,說急了還會和家長吵鬧“我就這樣了,怎么也學不會了,我不上了”。家長感覺孩子越發(fā)無理,焦急之中,說的話越來越重,甚至直接動手揍一頓。
老師與這樣一個學生接觸時,學生告訴老師:“自己學習成績不好,感覺誰都看我不順眼,放假我爸就著急給我找各科老師補習,而且我說的任何話在我爸眼中都是廢話,總是給我將各種大道理,拿單位同事孩子作比較,感覺自己丟臉,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在我爸眼中是一團垃圾,我自己也煩,一聽他們說話更煩”。依然記得那個學生的眼神充滿了無助、憤世,從開始的我爸到最后的他們詞語的變化。
學習壓力自然大,社會壓力也是有。學生學習,有的成績好得到了各種恩寵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,有的成績差被各種瞧不起。有的孩子愿意考試,有的到了考試就生病來拒絕考試,甚至我知道有的孩子故意晚上不穿衣服洗涼水澡發(fā)燒來逃避考試。(這也是在學生群了解的,當時看了只能長嘆一口氣)我現(xiàn)在不想探討現(xiàn)在社會必須學習來適應社會,只想單純的解決一下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學習這個話題。
按說一個人的性格是從小時候開始慢慢養(yǎng)成的,屬于放養(yǎng)式,當然有智慧的父母自然會刻意培養(yǎng)孩子健全人格,打下良好的基礎。而教育是培養(yǎng)社會人,難免帶有對性格的重新塑造,而在長期學習中,遭到鄙視和遭到表揚成為常事。
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,一般都會有種活動,對班級或者學校提一些建議來達到改進的目的。如果學生A(學習倒第一)提出來,老師,我們早晨起的太早,很多人上課效率不高,能不能推遲一下起床時間。班主任會鄙視學生甚至諷刺回復:“不好好學習,光知道睡覺,這就是你成績差的原因,你想偷懶還讓大家陪著,提的什么破建議”。如果學生B(學習第一)提同樣的問題,班主任則會高度重視是否起床太早,能夠有其他方法來解決目前問題。
同樣的問題遭遇到不同的回答,學生A會認為自己成績不好,即使是大家都想反應的問題,老師卻不接受,反而被批評。每次父母也說成績不好會被瞧不起,而且自己想和成績好的玩耍,結果卻被對方父母拒絕,理由是擔心自己孩子學壞了。因為成績差,有個好伙伴的權利也沒有了。
這種情況處處存在,差生會受到輕視,甚至父母有時候也會不耐煩。這時候成績連帶孩子人格都會受到影響。學習成了一件讓孩子頭疼的事情,自信會慢慢消失,自尊會被剝奪。
孩子會把這種經歷演化為自己的認知,我學習不好—父母不喜歡我—老師不喜歡我—同學不喜歡我—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。
當學習把孩子本來對世界的熱愛變得決裂,當孩子覺得周圍所有人都帶有異樣眼神看待自己。這些不想上學的孩子就會把自己關在家里,什么也不想,做什么也沒勁,這時候從厭學轉為厭世,范圍擴大了。
沒有哪個孩子天生不愛學習,更小時候孩子對周圍指指點點想搞清楚周圍所有一切,這就是愛學習。學會了走路,學會了第一聲喊媽媽,學會給父母用小拳頭捶捶背,學會了對花花草草的觀察,你能說孩子不愛學習嗎?